IoT是“物联网”吗?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意味着“万物互联网络”,大家都喜欢。“物联网”事业方兴未艾。但我自己一直在琢磨,也请教业内朋友以及海外学人,大家对“物联网”的理解大相径庭,让我惊讶莫名。本篇小文章试图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敬请多多批评指正。

  此“物”非彼“物”

  “Things”指“物”,只是表达了可见的、可触觉的、技能层面的意思,体现某种特定的物体、客体、目标、对象。但是,“Things”大多数情况下超出了“物”的含义,也指向许多不可感知的、想象的、非技能的含义。因此,Internet of Things视为“物联网”,无可厚非,但窃以为尚未完全达意。

  其实,“Things”与“Matter”一样,带有深刻的哲学语境与语言逻辑,单凭字义视为“物”并不完全合宜。所有语言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底层密码,就像人们习惯把“commitment”理解“承诺”、把“business”理解为“商业”一样,屈就于表面意思。

  当然,并不是所有外来词汇,都能在不同语境中找到对等的表达,这说明人类语言本身存在诸多差异与有限,并且人们会由此差异产生无穷误解与沟通困难。

  通常状况下,“未知的”大于“已知的”、“不可知的”大于“可知的”。因此,“物联网”应该指向更加广泛意义上的世界、事情、人、知识、智慧、文化等共融互通的生存状态。事实本来就是如此。把IoT定义为“物联网”,似乎依然是在描述商品社会的关系,依然是在谈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然是“商人”的身份,社会依然是“商业社会”,依然是在讨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与现实相距太远。

  “简化”与“减化”

  通常我们会看到、听到、读到这样的内容:“掌握这十个原则,就会驰骋江湖了”,“了解这八个特征,你就会健康无忧了”,“知道这十个智慧,就会做人了”,“注意这几点,您就会有领导力了”……这些全都是“超级心灵鸡汤”。

  愚蠢的,还是愚蠢;胡来的,还是肆无忌惮的胡来;生病的,依旧生病……人们渴望一招定天下,渴望简单的公式,渴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渴望明确的操作步骤,渴望不断的复制,渴望拥有直接的结果……

  我们的世界是个“减化”或“简化”的世界,总体越来越“功利主义”。技术革新的进步让所有人受益,从“傻瓜机”到“人工智能”一路走来足以证明。但是,所有现象都可视为“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一切皆可“化繁为简”。

  人们会依据各类事物的结果是否恰当,来判定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这是结果主义最可怕的地方,它既是最简化、也是最减化的功利主义表现形式。做事贪图“简化”,走捷径,期待快速成果,导致人们对“占卜预知”与“赌徒心理”的渴望加剧。

  这些现象说明了人们正在对“生存过程”、对“活着的现实”、对“合理的解释”、对“可敬爱的事物”、对“人性的荣美”等丧失了耐心、理智、兴趣以及幽默感。三岁孩子聆听父母的教训“做人要诚实”与他生活到90岁时总结出来的“做人要诚实”,两者完全不同;前者是道德理念与别人的教导,后者是自己对诸多美德进行甄别遴选后的确信。

  关注“相关联性”

  所有事物都隐藏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审慎、积极、理性以及客观的态度是合适的、必要的。对于物联网,我们需要关注其基本特征,比如说:

  第一是可变性。这种可变性体现出来的变化现象是“无定向变化”或者“无规律变换”。这是万事万物变化的真实情况。不是在变化中追寻规律或寻求定向,而是在“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静制动”。等我们似乎掌握某种可靠的规律或定向了,事物又会瞬间转向其它方向,原有的规律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是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性是万事万物变化本身的智慧,是互为互动、相生结果的智慧。世事本来的面目应该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共存的。万事万物互联所讲究的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性远大于人、事、物各自的独立性。IoT可能更加依赖不同学问、知识、智慧、信息等诸多方面的横向链接与相互作用。

  第三是不确定性。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远大于确定性,当知识与思想成为企业或组织的价值观并起到决定性发展与关键作用的时候,IoT的不确定性尤为突出。

  第四是隐性竞争力远大于显性竞争力。万事、万物、人、智能等互联的现状一定会走向隐性竞争力的较量。这里不是讲“阴术”,而是讲竞争力中不易看见,不能轻易发现,但又至关重要的竞争能力,比如情报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决策智慧能力、知识力量、道德影响力、公信力、意志力等等。这些全是“阳谋”,但从不“显扬”。

  结语

  在这个意义上,物联网事业必须具备创造合适环境的能力,这显然比给予答案要好些、更重要些。物联网事业必须注重知识竞争力,要“明技治、敏物力”;不可“钝事变、陋人心”。物联网事业必须设定目标,不要对着空气打拳。

  物联网企业大学可以尝试“管理(经验)与教育(学问)”的综合模式,管理者与教育者在管理教育中界定自己及其自己的位置。当然,面对物联网,能在“清晰与模糊之间找到平衡”(James March)显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物联网是新事物,事业者需要新思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七和同创,作者:陈驯,本次转载仅供学习交流,勿做商用,支持原创,如果本次转载给原作者带来困扰,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七和同创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上一篇:物联网成精了?

下一篇:Azure IoT Edge全面上市,可用于企业级规模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