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生物识别  >  正文

从机关钥匙到生物识别 门锁都经历了什么?

  锁,一种再常见不过的装置,一把锁,配合对应的钥匙,往往宣示着对某个空间或某件物品的主权。

  维基百科对锁的定义是:“锁是一种可以被特定物品(钥匙、指纹锁、RFID卡、安全令牌等)或特定加密信息(密码、密钥等)或以上两者混合的方式解开的一种机械或电子的固定装置。”

  

 

  古代的锁

  西方最早的锁和钥匙装置是在古代亚述的首都尼尼微的废墟中发现的。这种锁后来发展成埃及的木栓锁,它由一个螺钉、一个固定装置和一把钥匙组成。插入钥匙时,固定装置内的木脚从孔洞中移出,锁被打开。当钥匙被移开时,木脚再次进入孔洞,锁被锁上。

  

 

  现代机械锁

  18世纪初,英国人Danic Potter发明了凸轮转片锁,这种锁的钥匙数量由20度种发展到80度种。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及精密工程和部件标准化的发展,锁和钥匙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

  1778年,Robert Barron改进了杠杆锁,他的双作用杠杆锁内置2-4个单独的杠杆,想要开锁,就要用对应的钥匙把这些杠杆推倒特定的高度。

  

 

  1820年,Chubb兄弟一起创办了Chubb公司,并且在伦敦的St。Paul’s Churchyard 57号开了一家店。之后,Chubb又对他们锁进行了多次改进。1847年,锁中的杠杆数由4个增加到6个。后来他们又在锁孔上加了一个圆盘,可以让钥匙通过,不过想从外面看到内部结构变得更难了,让试图撬锁的人无从下手。

  1805年,美国的内科医生Abraham O.Stansbury在英国被授予了一项弹子锁专利。不过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弹子锁,是由美国人Linus Yale,Sr。在1848年发明的(耶鲁锁)。这种锁使用了长度不一的针脚来保证它只能被正确的钥匙打开。

  

 

  1861年,Linus Yale,Sr。的儿子从父亲在1840年设计的一种锁上找到灵感,发明了一种扁平的、边缘带有参差不齐的刻痕的钥匙,没错,就是我们现在还经常用到的那种。

  现代电子锁、智能锁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眼球所、遥控锁等。和机械锁相比,电子锁的保密性更强。

  最常见的电子锁就是IC卡锁了,也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酒店房卡、小区门禁卡等等,不过某些IC卡锁可以在不破解的情况下以低成本复制“钥匙”,所以安全性不如生物识别锁。而指纹锁,它的“钥匙”就是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的指纹,理论上只要不是主人的指纹,就无法开锁。当然,受限于图像分辨率等因素,达到100%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据真率和认假率这两个指标存在。

  

 

  近两年,虽然虹膜识别技术发展得很快,但其实用性还没达到指纹锁的程度,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智能锁仍然采用密码、钥匙、IC卡、指纹的组合方案。

  门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则是智能化,比如在一些智能家居场景中,当用户在沐浴或上厕所时,可以远程遥控门锁给客人开门。不过一旦联网,除了锁本身的安全性外,网络安全也成为了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锁,正是在不断地发明和破解的过程中,安全技术才能不断进步。

上一篇:多样生物识别技术,三星Galaxy S9提供安全保障

下一篇:尼康公布生物识别相机与镜头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