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智能交通  >  正文

智能交通信号灯,让城市出行更便利

日新月异的今天,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却还是跟不上人类的出行需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监管的一大难题。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现代都市交通拥堵现象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智慧交通融合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交通管理运输及出行等领域进行全过程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充分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烽火推出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是其在智慧交通行业的一个成功解决方案,它的核心是一款全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系统,利用视频图像设备自动采集交通流量数据,通过大数据管控平台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从而精准获取城市交通道路通行需求,预测未来交通态势,提前制定交通信号灯的最佳配时方案。

 

 

智能控制,统筹联动

强大可靠的技术赋予交通信号灯“灵活”的姿态,“聪明”的交通信号灯让城市车辆畅行其道,它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路网联动监控智能。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采用先进的基于动态数据的交通优化算法,配合机器深度学习,能保证每一个周期的设计配时是基于当前信息下的最优方案,且该算法能够计入各路口配时方案间的相互影响,具有统筹思考的理念,它不同于以往技术方案的区域路口调整,而是以降低整个被优化地区的总体延误时间为优化方向,聚力打造整体路网通行最优。

车辆信息识别智能。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可自行识别车辆信息(警车,紧急救护车,特殊车辆等),并可根据需求调整不同道路的优先级权重,从而实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促进道路利用率的提高,保障交通预案顺利进行。

应急容错方案智能。如若出现因意外在输入数据发生缺失的情况,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能够根据历史数据产生次优的配时方案并且同步自我检查,具有很好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

先进技术,保障运营

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各方面的尖端技术,克服了以往国外主流交通优化理论模型与国内交通现状不匹配的弱点。其核心技术包括:

一是大数据的收集与挖掘技术。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自动、准确地捕捉视频画面中所有移动物体,按大型车辆,小客车,非机动车,行人等多种类别进行交通参数(流量、速度、饱和度等)的采集。通过采集、汇总多个渠道的交通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在大量历史数据中提取稳定的区域交通运行规律,即可准确预测未来交通情况,辅助制定最佳配时和路网管理方案。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现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运用先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根据采集到的实时交通信息自行配置全路网的最优配时方案,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重点标记显著拥堵区域,通过反馈信息自我学习,不断完善配时方案。

最后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通过智能化改造,确保每个路口都能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神经末梢,保证交通路口拥有独立的分析、储存能力,能够实现远程感知(视频)和远程控制。具体说来,每一个交通路口都是一个小型的控制指挥中心,对各个方向接收的视频信息,做到本地分析、本地缓存;对于中心发出的控制指令,做到本地缓存,本地执行,减少信息传输转换,大大节约了网络带宽资源,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数据实测,效果显著

目前烽火已完成武汉市吴家山片区智能交通信号灯示范区的搭建,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安装智能交通信号灯之后,交通拥堵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其中高德拥堵警情显著减少,尤其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表现明显。月拥堵报警次数从35次下降为17次,减少51.4%;平均每起警情拥堵时间从22分钟下降到18分钟,减少18.2%。延误时间大幅下降。路网内各路口日平均延误时间均不同程度下降(3.1秒到30.5秒),路网整体日平均延误降低17.8s,较原配时方案减少24%。以每日路网内交叉口总通过车次为10万余辆估算,优化配时方案每日可在路网范围内减少近500小时的总延误时间。

高峰时间通行量明显增加。改善效果最为明显的东吴大道三秀路路口高峰时间通行量增加15.8%(从1334vph提高到1545vph),路网所有路口平均增加12.9%。

智能交通信号灯一经推出就得到武汉市市委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长江日报也是多次报道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核心技术与目前试点情况。

智慧交通是烽火智慧城市业务版块的布局之一,烽火同时也持续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等版块深耕,打造烽火ICT生态圈,努力拓展ICT业务,奋力完成由通信设备制造商向信息技术服务商的转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区块链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场景

下一篇:张掖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启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