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利弊

  现如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科技无论在实体化与非实体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加入了大量人工智能产品。万事皆有利弊,今天,我们就谈一谈AI存在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在社会中担任着一些简单且重复性高的工作,例如:伐木、分拣快递……这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加快了工作效率。而那些被代替的员工面临失业危机,社会的失业率将会达到新高,这可以被看作社会科技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减少这些“人类职业”的同时,一类新生职业纷纷涌现而出,比如:程序员、机器人设计师等。在这些新生职位上工作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是“分拣员”“伐木工”们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社会科技进步也提升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所以人们从事的职业大多数将变为大家口中的“高新技术行业”,去做那些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工作。

  我曾看过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纪录片,片中讲述的人工智能从只会算数的计算机“升级”到了能打败九段围棋手李世石的ALPHAGO。这都归功于人们为人工智能开发出来的“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这样人工智能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本领,不需要人为“监督”它们。有人说:“按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下一任‘主人’”。有很多部关于人工智能觉醒消灭人类的电影被大家所熟知,其实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所谓的人工智能分为三类:1、辅助人们工作或在人类设定的程序下从事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的人工智能 2、有高级计算能力且具备沟通交流能力的人工智能 3、有独立思维的,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人工智能。第一类人工智能已经较为普遍,它们都在人类编的程序下工作。优点是可以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活动中解脱,让人们有更多时间、精力处理更高级的问题。但它们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没有应变能力。因此,这类人工智能并不是最终版本。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图灵测试”,只有具备运算及沟通能力的人工智能才能通过测试。凡是通过“图灵测试”的,都可以归为第二类人工智能。可是,“图灵测试”并不完善,因为真正的第三类人工智能仅通过“图灵测试”是不够的,这并不能证明它有“类人”的思维。

  举个例子,一个酒店服务机器人通过了“图灵测试”,那么它与客户可以无障碍交流,并可以提供很好的服务,这说明它有了“高级计算能力”,属于第二类人工智能。但它的“计算能力”再高级也不会有“走出酒店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念头。如果它有了这种思想,就说明它是第三类人工智能,这种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的大多数工作。

  这时,社会的失业率将达到第二次高峰,不过那时的物质基础一定变得十分丰富,大多数人不必上班,他们的工作将由机器人替代。虽然人工智能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类人”的思维能力,但创新与科研等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涉及的领域,仍需人类完成,而这正是控制人工智能的命脉所在。所以,人们也不必担心未来AI会消灭人类。

  人工智能会有灵魂吗?这个世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大脑”会逐渐由铝、硅化合物转变为纳米材料。而身体也会采用生物仿生学设计,让他们拥有“血肉之躯”。那时,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灵魂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

  不过对待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看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优点,造福人类。

上一篇:人工智能学什么?怎么学?

下一篇:什么是物联网5G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