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智慧城市  >  正文

智慧城市过气了?

  从2009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至今,智慧城市在中国着实火了几年。然而,建设至今未有成功案例,在建设过程中“缺标准”、“无顶层设计”、“不接地气”等问题凸显,使得智慧城市逐渐沦为概念层面的存在。近两年,AI、大数据、特色小镇等新兴热词的出现,使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给人一种“智慧城市”热度逐渐减退的感觉,事实真的如此吗?

  初问:智慧城市热度减退了?

  在5月18日举办的2018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线下沙龙上,国家信息中心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赵建吉秘书长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形态多种多样,具体到细节,就是各种智能技术、产品在城市中的应用。虽然智慧城市概念回落,但很多热门应用都在实现智慧城市的大方向上。”智慧城市正在实现。

  

  国家信息中心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赵建吉秘书长

  以2012年国家住建部公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为标志,我国智慧城市正式走入落地阶段。集中在2012年到2015年,住建部公布了一二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这是智慧城市大热的三年。随后,备受期待的第四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并没有到来。今年,政府甚至叫停了部分地区的智慧城市项目。但这并不能说明智慧城市不“热”了。

  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快速更新迭代,AI、大数据、机器人、人脸识别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在使城市更加智慧。感觉“智慧城市”热度减退,正是行业细分,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从概念到应用的必然结果。

  再问:实现智慧城市难在哪?

  虽然各种智能应用如火如荼,但从城市层面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确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智慧城市建设难点所在。

  首先,不务实。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曾谈道,一些城市为了建设“智慧城市大脑”,腾出了很大的地方建设智慧大厅,大厅里装个很大的屏幕,不仅建设花费要几千万,每年运行维护费用也要上百万。但这个指挥大厅作用有多大?建设“智慧城市大脑”的是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达到政务、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解决问题,很多城市本末倒置。

  其次,缺标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始于2012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技术到应用,从产品到行业都在摸索。虽然已立项的国家标准达到33项,但“目前仍没看到能做到规模化的行业标准”,中国电信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张东在2018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线下沙龙上表示。

  

  中国电信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主任张东

  最后,规划问题。顶层设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不按照顶层设计建设的智慧城市一定会走偏。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的顶层设计都未发挥应有作用。抛开本身做的不好的情况,合格的顶层设计,也多是政府招标后的一锤子买卖,至多一两年,就弃之不用了。原因何在?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多的半年,少的几个月,技术就会有很大革新,再加上不断有新技术诞生,使得初始顶层很快跟不上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2018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线下沙龙现场

  “以静态顶层设计应对动态城市发展,是不对的。” 国家信息中心互联网产业促进中心赵建吉秘书长表示。他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实现业态转变,建立顶层设计长效服务机制,将智慧城市前期规划、顶层设计从一次性服务变成长效服务。具体操作有设立专家团队或随叫随到的常设机构,跟进服务,根据技术的更新,定期进行顶层设计迭代。

  终问:智慧城市到底什么样?

  顶层设计、标准、建设理念这些问题都在逐渐得到解决,智能技术、智慧产品的应用也让城市越来越智能,我们已经看到智慧城市实现的可能性。那么,智慧城市到底什么样?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智慧城市应该是千城一面还是千城千面?这是个老问题,帮尼菌今天说些新观点。

  许多企业都推出了智慧城市模板:中兴智慧城市云网生态、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神州数码智慧城市3.0……群雄奋战之下,智慧城市规划千差万别。但所谓的差别只在应用层面,从技术层面来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建设,从技术层面看,是千城一面;从建设效果看,应该是千城千面。

  其实,智慧城市到底应该什么样,没人能说清楚。智慧城市是城市的发展升级,是在现有基础上对城市的优化。城市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变化,智慧城市也应该是不断前进的。我们只能无限靠近智慧城市,不能彻底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该是更加智能的城市。

  帮尼有话说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智慧化说到底是实现人们生活的智能化。所有的智能应用,终极目的都是让城市更合理、更美好。智慧城市应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脉络,顺势而为的。科技改变生活,智慧覆盖城市,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德阳智慧城市123N5;架构提出N个专业应用系统集成工程

下一篇:鄂尔多斯召开智慧城市建设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