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智慧城市  >  正文

智慧城市如何建?

  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四个阶段循序渐进

  打开APP了解公交进站信息,动动手指完成看病预约挂号,人脸识别提升安检效率……如今,智能化、智慧化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似乎已经触摸到了曾经电影中的“未来生活”。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让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城市病”呈高发态势。如何破解“城市病”难题?建设智慧城市是各地正在探寻的良方。

  2012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然而,在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切身感受并不明显。原有的火车站难题仍亟待解决,却又衍生出共享单车“垃圾成山”等新考题,我们生活的城市真的“智慧”吗?日前,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举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和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难题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让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被认为是智慧城市的概念源。那么如何定义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内涵又是什么?重庆市原市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运行系统的互联、高效和智能,赋予城市智慧感知、智慧反应、智慧管理的能力,从而为城市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发展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智慧城市的概念是指智慧技术与城市发展。”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强调,城市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结合。“凡是符合这样标准的,应该是属于智慧城市,而不仅仅是看它的GDP。”

  大到政务工作,小到居民出行,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正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更加便利。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到,自智慧城市概念确立以来,全球以智慧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日益凸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指出,智慧城市作为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病难题,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苗建华同样认为,智慧城市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黄奇帆表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三重意义。智慧城市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互动,有效解决民生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公平等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方向是无可争辩的,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智慧城市不只“高大上”还须“接地气”

  “昨天,深圳人的平均年龄是32.02岁。”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主任刘胜告诉记者,深圳已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各政府部门每天交换的数据平均超过2000万条,需要哪个部门的数据都可以自主提取。以人口数据库为例,深圳每天的人口情况都在更新,而且可以具体到姓名、年龄,甚至住什么地方、在哪里上班。”

  “各地建设热情日益高涨,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服务治理得到创新。”对于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给出一组数据,目前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共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这组直观的数据也印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的观点:中国是实施智慧城市规模最大的国家。“当前中国城市还面临管理、交通、污染、千城一面等问题,智慧城市就是要破解这些难题。”

  在黄奇帆看来,应从基础性根本性层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设。要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在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物、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就业岗位等五个方面的要素供给上,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思路,做好五个方面的结构性平衡。

  比如人口供给的平衡,黄奇帆举例说:“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城镇化率刚刚达到60%,国民经济的人口红利却已逐渐淡出,很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2.8亿多农民工没有真正市民化。“一般来说,城镇职工20岁左右参加工作,60岁退休,一生工作近40年。农民工因为户籍问题,往往到了45岁就不被企业招聘而返回农村,这就损失了人生1/3左右的工作时间,加之农民工每年候鸟式迁徙,春节前后回家探亲用掉2个来月,两者加起来,1/3+1/6=1/2,农民工一半的工作时间就耗费了。”他坦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关注“高大上”,还必须“接地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落户城市、扎根城市,为城市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共享城市发展机遇。

  以人为本市场导向成熟一个推一个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碎片化”一次被提到频率最高。“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非常热衷于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领域,这是远远不够的。”赵白鸽表示,智慧城市发展应关注系统性和阶段性。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认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系统化,需要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帮助运营商协调所有智慧企业进入空间。对于成本和投入门槛等因素,他认为,应选择对成本的敏感度较低的地区来进行智慧城市试验,比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城乡接合部。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市场导向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黄奇帆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进。只能是自下而上,成熟一个推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要避免热衷于搞‘大规划’‘大方案’却不务实功、不作细功的倾向。”他同时强调,智慧城市意味着高效率,而效率能够产生效益,这就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丰厚的投资收益。要坚持市场导向,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决不能仅靠政府力量强推,那往往是缺乏智慧、烧钱而低效的。”

  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并非一帆风顺。记者了解到,韩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国家战略和创新发展重要引擎。据韩国土地住宅公社本部长赵显泰介绍,韩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促使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对于市民服务考虑不够。“之前我们更关注技术本身,现在更多要考虑到怎么改变城市发展模型,让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更关注人,以人为中心,关注消费者和消费模式。”

  新型城镇化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性根本性任务

  对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路径与发达国家有何不同,潘云鹤认为,发达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基本完成后,而中国正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潮中同时推行智慧城市。

  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化率已升至58.52%。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其关系非常重要。正如黄奇帆所言,智慧城市由“智慧”和“城市”两个关键词组成。前者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是精气神,后者是承载智慧的基础、是母体。“离开城市谈智慧,寄望于通过智慧化让一个乱糟糟的城市脱胎换骨,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遵循新型城镇化规律,完善城市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治理体系,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他同时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性根本性层面的任务,推进城市智慧化是战略性、集约化层面的举措,两者缺一不可,唯有无缝衔接、有机融合,才能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谈及未来智慧城市的展望,黄奇帆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首先让城市的物能说话,其次让物与物之间能对话,再次让物与人能交流,最后让城市会思考。”他介绍说,1.0版是数字化,即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化的城市要件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共享;3.0版是智能化,就是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4.0版是智慧化,就是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这四个版本,前一版是后一版的基础,但又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循序渐进、适度超前,但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总想着一步到位,往往只会事倍功半。”黄奇帆建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尊重规律、尊重市场、尊重创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加以推进,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上一篇:足不出户看智博会上的高科技

下一篇:好宝贝来装备:“科技与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