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   智能医疗  >  正文

仁济医院如此借力物联网发展壮大,这波操作值得借鉴!

  距离第一届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开幕式

  还有83天


  上海仁济医院参加——

  “光辉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第一届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特色活动

  《中国医院建设及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果展》

  展位号:H02

  仁济介绍

  走过174年风雨

  仁济医院作为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从1844年至今已经历经174年的历程。在医院总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在不断革新。早在2011年,仁济医院的后勤保障工作就已经在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的理念中,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医院转型建设。

  在医院后勤管理不断蜕变的过程中,仁济医院的后勤服务在物联网的应用,深刻地改变着后勤人的工作方式。后勤服务在整个医疗物联网中是必不可全的重要一环,在医疗体系的后勤服务物联网中,“物”是包括临床科室、就诊病患、后勤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网”即临床与各类设施设备及楼宇等的工作流程,“联”即通过信息交互,将医疗与后勤有关的“物”编织成具备智能的后勤服务“网”的过程。


  仁济医院结合自身特点,秉持“三院区、两系统、一站式后勤服务”智慧医院的创建理念,即针对院内后勤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方式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仁济医院从智能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三个方面不断在探索创建智慧医院后勤的新生态。

  1

  后勤保障不落后,“三院区、两系统、一平台”

  智慧医院建设历程

  (一)大数据云计算,后勤智能化的五期建设

  “十二五”时期,不仅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开展科学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改善医院的能耗情况,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升医院后勤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围绕医院后勤“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精细”这五个方面的要求,2011年起仁济医院正式启动,紧密围绕建设规划搭建仁济后勤智能化平台。

  2011年-2016年的五期后勤智能化建设中,仁济医院相继对东院完成后勤设备运行系统、后勤信息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西院和北院完成后勤信息系统、电力能源监测系统的建设。同时,实现总院平台和分院平台二级架构联网,全面实现对东、西、北三院区一平台的全面监控。五期的后勤智能化平台具有自动化控制、能耗监测及统计分析的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大型后勤设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报警提醒,其中包括对医院中央空调设备、锅炉设备、照明设备、电梯设备、生活冷热水设备、集水井设备、医用气体设备、空压机备、负压机设备、变配电设备、计量设备等11类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并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分析、数据上报等管理功能。

  2

  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后勤信息化二期

  建设

  目前大多数医院后勤服务没有统一的服务中心,往往需要临床拨打相对应的班组电话(如水电班组、空调班组、运送班组、医疗气体班组等等)或负责人电话,再由相应班组负责人进行班组内调度或与其他班组协作完成。

  为解决这一传统服务模式的弊端,仁济医院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打造基于医院内网环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形成集中式管理,统一服务窗口,促进临床与后勤,后勤内部各班组之间的信息快速交互,从而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临床满意度。一站式服务中心24小时全天候开放,临床的各类维修、运送等服务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话向服务中心提交,然后服务中心调度员通过后勤运维管理平台统一分派到相对应的班组。服务中心内设有任务追踪监控大屏,各班组内设有信息分屏。各班组负责人可以将任务分派给组员、或申请其他班组跟进配合、完工确认等操作。所有任务单的状态信息会实时滚动更新,各项业务在各后勤管理人员的监控下有条不紊地推进。而临床报修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内网移动终端及时了解工单进度或未能及时完成的原因。

  仁济医院后勤信息化的二期建设,真正的实现了对后勤服务全流程监管,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扩大了后勤服务的半径,拉近了后勤与临床的距离,增进了临床对后勤的理解,提升了满意度。也提升后勤服务的品质,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应用,提升了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了医院后勤的综合服务品质,为整个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样也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支持管理策略,一站式服务中心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基于大量历史数据的沉淀,运维平台对积累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地发掘与分析,将各项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发现业务流程或管理上的潜在隐患,并给出合理建议能够为后勤管理者的管理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助力医疗服务创新

  机器人辅助工作

  1

  仁济医院日间化疗中心率先引进配药机器人

  为降低化疗药物配置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提高配置效率,在2016年6月仁济医院率先引进日间化疗中心配药机器人,作为国内首个智能化疗机器人正式上岗。

  仁济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根据配药机器人的使用场地及要求,第一时间完成前期配套改建工作,且根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多次对机器人的相应软件进行微调,满足使用需求。经过三十多天的不断调整,配药机器人顺利度过临床磨合期,覆盖了日间化疗中心90%的需求,处方成功率高达100%。

  有了智能化疗机器人的帮助,使得曾经遭受药物毒害的护士得到了解放,大大降低一线护士的职业暴露性伤害。

  2

  引进钛米智能机器人

  1)仁济医院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2017年9月作为上海首批引进和使用钛米机器人的医疗机构,仁济医院率先在东院核医学科引进钛米机器人,医院后勤保障处根据钛米机器人的使用特性,不断完善供能、环境及相关配套工作,进一步开启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与医院管理职业防护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钛米机器人的引进使用不仅解决了我们核医学科医护人员放射性职业伤害的一大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据初步统计,该机器人每周可以减少护士出入病房十余次,年职业辐射剂量可下降50%。通过钛米机器人的视频交互功能,医生和护士可以通过机器人与病人进行远程交流。同样,机器人身上也装有辐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病房环境辐射情况,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报警。人工智能在临床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对患者的监护治疗与安全,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为完善医护人员的职业环境作出贡献,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2)仁济东院手术室智能物流机器人的引进。为进一步加强对手术室高值耗材、器械包和被服运输的管理和运输,推进医疗物资智能配送和智慧监管。在医院后勤保障出的积极推动下,率先试行使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代替巡回护士出入手术间取物品,实现手术室物资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防止人为错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根据机器人后台操作记录还可追踪物资使用情况,规范物品使用。此次手术室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的落地,不仅反映了医院后勤智能发展的前瞻性,也推进了医院医药和耗材物流智能化、监管智慧化的路上。

  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应用

  仁济医院在物联网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持续开拓信息化、智能化的多元应用,致力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消毒供应、试剂运送、访客引导、就诊问询、后勤服务AI等领域,不断开探索实践。

  同样,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仁济东院科研楼项目中建设实验室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室温度、湿度、送回风和换气等进行集中监管控制。

  仁济医院通过5年后勤智能化五期建设和2年的后勤信息化建设,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原本分散、孤立的后勤管理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对后勤大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到所需的各类表格、图表曲线和其他重要数据,使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从而降低整体后勤运行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使后勤管理成为统一体。不仅促进了医院后勤工作的管理变革,同时也成为后勤服务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物联网带给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不仅是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仁济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将会继续上下求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创建智慧医院后勤新生态。

上一篇:润湾小暖炉丨阮安邦:区块链驱动的智慧医疗生态

下一篇:苏州科技城医院的“智慧医院”设计

延伸阅读